朱慈烺知道土豆和玉米已经在福建种植了一些时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产量不高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因为玉米要经过多代的繁殖等,才能孕育适应当地的品种,所以这个等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土豆来说,它也需要高产品种,后世一亩产四五千斤平平常常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平常的品种产近千斤也不是没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康熙年间,土豆开始扩散到北方,结果就是滋养了大量人口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说呢,大明明明没有清朝压榨百姓那么严苛,清朝初又是战乱大量抛荒,又是贵族跑马圈地,造成很多流民,但是没有大的农民起义,全仗着土豆等外来作物的功效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这娃也是倒霉了到了极点,只要再存续几十年就可以得到这个丰硕的果实,却是让满清得到了丰厚的回报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慈烺要提前引爆这一切,给大明一个雄厚的根基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土豆的产量不高,后世点出了,福建就不是一个好的引入土豆种植的地点,土豆本来耐旱,但是怕雨水多,而最先也引入的广东和福建偏偏就是雨水极多的地方,让大明当时没有发现这个战略资源,真是造化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郑芝龙船队入京,正好顺路捎带来,否则一般的船队还不好携带土豆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